近日湖南的一檔欄目 農業七日談 走進筆者的視線,湖南啟思錄之“農業七日談”視角內容:
看韓國:首爾近郊無窮花村的新農“道”
為給湖南農業轉上高效,湖南衛視派出多路記者,前往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跟湖南相似的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展開一場探訪取經之旅。首站前往韓國,走進首爾近郊的一個小村莊。
韓國總人口約4800萬,國土面積9.9萬平方公里,其中農地總面積3100多萬畝,換算下,人均耕地僅0.66畝,比湖南人均耕地面積少了三分之一;農業人口353萬,占總人口的7.5%。
看日本:2010年開始實施農業新政
日本資源相對貧乏,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80%,人口密度大,近年來隨著出生率日益低下,大批年輕人離開農村前往大城市生活。為避免農業遭遇萎縮,2010年開始,日本實施農業新政。
日本農業新政鼓勵民間企業參與農業生產。這一政策出臺后,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一些日本制造企業,都成立了農業公司,租用農村土地進行規?;r業生產。同時投資大量資金,強化農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農副產品的保鮮度和附加值。
2014年,日本政府又推出“農業6次產業化支援政策”,鼓勵銀行和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投資農副產品加工與銷售,以保證農民種植的產品,能夠以最高品質和最快速度銷售到各地。到今年4月底,日本各地已成立了20個農業投資基金公司。這些基金公司直接給農戶和農副產品加工公司出資,支援他們發展規?;a,幫助加工企業更新設備,提高新鮮蔬菜的加工能力和技術,擴大銷售渠道。比如以日本東北地區為主要營業范圍的日本七十七銀行,5月11號給仙臺市一家蔬菜加工企業出資1億日元,支援該企業更新設備,將卷心菜切成細絲,加工成色拉銷往超市和便利店。
農業七日談(1)鄒冬生:農業已經迎來新“拐點
鄒冬生,1989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歷,期間前往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接受博士聯合培養?,F為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洞庭湖區農村生態系統健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學會理事,主編出版了9部教材,獲第八屆中國農學會青年獎,被授予國家“科技扶貧先進個人”、“星火計劃先進個人”。他認為,轉型時期,農業已經迎來新“拐點”,湖南農業是時候變了。
長期以來,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在保障糧食安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2013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我國農業產值占GDP比重的平均值,已降至10.01%。于是大家要問:只占GDP比重10%的農業是否還能繼續擔當起國民經濟基礎的重任?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導鄒冬生:這個是肯定的,現在只要是對農業認真去研究了的就可以得出這個“基礎(地位)”?,F在最大的問題在哪,我們是“四化兩型”,農業資本是很大的一塊,但是由于它本身產值占GDP的比重較小,我感覺我們現在領導也好,包括我們很多學者也好,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我們的主要精力沒有放進去。
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瑟·劉易斯提出的“劉易斯拐點”理論:(數軸動畫演繹)當不增加工資就請不到勞動力務農成為共識時,農業便出現由從業勞動力過剩向短缺轉折。顯然,我國廣大農村,不增加工資就請不到勞動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湖南城市近郊、農村很多地方沒人種地,過去講“386199”部隊,現在連“38”群體——婦女勞力都往外走了。前不久我和湖南衛視的記者去了婁底一個村,村支書直言不諱,勞動力都去外面打工了,地種不過來,又不能拋荒,上面檢查出問題就要“挨板子”,因此,村支書要帶領全村干部幫忙種地。
鄒冬生:工資以前是20塊錢可以搞定,現在不要120塊錢甚至150塊錢你請不到工,這就是深度的拐點和轉折。因為一個勞動力的紅利在我們國家它不是慢慢消失它是明顯消失了。所以我們湖南的農業確確實實已經到了就是政府應該要專門針對農業它現在的功能定位,和我們現在的基礎來做一個頂層上的設計。
關于頂層設計,我想表達一個觀點:農業它不是一個完全可由市場支配的產業,它是一個準公共事業。我們有個“怪”認識:農業增效就是農產品價格要上升,可農產品價格一上升,整個物價要上升,社會穩定就受影響,顯然,靠提高農產品價格來提高農業收益,這條路走不通。必須改變觀念,把農業作為準公共事業去考慮。
當然,農業也大有可為。在歐共體、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和我國上海、臺灣等經濟發達地區,精致農業、環保農業、循環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生態農業、創意農業,雨后春筍般涌現。比如上海崇明島,農業發展“不走尋常路”,農場像公園,種養結合,蔬菜徹底擺脫對農藥化肥的依賴。一度滯銷的柑桔,冷凍真空干燥后,熱銷迪士尼。
我的建議是,下一步,湖南應在整體上把視野放寬,科學布局規劃,比如經濟欠發達、綠地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重點打造高精品農業,經濟較發達地區,突出發揮農業的公共服務功能,比如“私人定制”。只有虛心學習,扶持推廣好的經驗做法,我們湖南農業大省才能成為農業強省,短板才會變長板,存量才會變增量。有了農業對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的保障,“兩型”建設、“三量齊升”才不是空中樓閣。
報名學習聯系:180 5366 7590 丁老師(微信同號)
報名學習聯系:133 3636 0693 王老師(微信同號)
End.
轉載請注明: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視頻 » 農業七日談一 農業迎來新拐點